国道107 改线官渡黄河大桥 二分部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施工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日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桥梁下部结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挖孔桩施工时,在挖空过程中或成孔后出现塌孔,原因有: 1) 桩孔较深,土质较差。 2) 出水量较大或遇到流砂、淤泥。 防治措施: 1) 如桩孔较深、土质较差、出水量较大,应采用就地灌注混凝土护壁,每下挖 1~2 米,灌注一次,承随挖随进行护壁。护壁厚度一般采用15~20cm。 2) 在出水量大的地层中挖孔时,可采用下沉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护壁。 3) 如土质较松散,而渗水量不大时,可考虑用木材料作框架式支撑或基木框架后面铺架木板作支撑。 4) 在开挖过程中如遇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会发生井漏,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必须要采用有效可靠的措施: a) 流砂情况较轻时,缩短一次开挖深度,较正常的 1 米左右一段,缩短为0.5 米,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护壁混凝土灌注。当孔壁塌落,有泥沙流入而不能形成桩孔时,可用编织袋装土逐渐堆堵,形成桩孔的外壁,并 保 证 内 壁尺 寸 满 足 设 计 要求 。 b) 流砂情况较严重时,常用的办 法 是 下钢套 筒 ,钢套 筒 与 护壁用的钢模 板相 似 ,以孔外径 为直 径 ,可分 成 4~6 段圆弧 ,再加上适当的肋 条 ,相 互 用螺 栓 或钢筋环 扣 连 接 ,在开挖 0.5 米左右,即可分 片 将 套 筒 装入,深入孔底 不少于 0.2 米,插 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 不小 于 0.5 米,装后即 支模 浇 注护壁混凝土。若 放 入套 筒后流砂仍 上涌 ,可采取 突 击 挖出后即 用混凝土封 闭 孔底 的方 法 ,待 混凝土凝结后,将 孔心 部位 的混凝土凿 开以形成桩孔。也 可用此种 方 法 ,直 至 已 完 成的混凝土护壁的最 下段,使 孔位 倾 斜 至 下层护壁以外,打入浆管,压注水泥浆,使下部土壤硬结,提高周围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以解决流砂质量问题及现象。 5) 在遇到淤泥等软弱土层时,一般可用方木、木板模板等支挡,并要缩短这一段的开挖深度,及时浇注混凝土护壁,每次支挡的方木、木板要沿周边打入底部不少于0.2 米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浇好的混凝土护壁后面,可斜向放置,双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能达到很好的支撑效果。 6) 除做好护壁工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