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学 一、名词解释: 昆虫:节肢动物的一纲,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足三对,翅膀两对或一对,也有没翅膀的。腹部有节,两侧有气孔,是呼吸器官。多数昆虫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如蜜蜂、蚊、蝇、跳蚤、蝗虫、蚜虫等。 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的虫态,为有翅亚纲内翅部昆虫所具有。 不完全变态:又称直接变态,只经过卵期、幼期、成虫期3个阶段,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成虫的特征随着幼期虫态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为有翅亚纲外翅部除蜉蝣目以外的昆虫所有。 具翅胸节:在有翅昆虫中,前胸无翅,所以构造上与中、后胸也不同,特称其为“非具翅胸节”,而中、后胸称为“具翅胸节”。 世代:昆虫自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称为一个世代。 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中的生活史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 滞育:当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昆虫由遗传性决定的、同时也是各种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受体内激素调控的生命活动出现的停滞现象。昆虫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立即恢复发育,需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刺激才能解除滞育。 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出现停滞,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现象。 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之后,方能正常发育为新个体。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一般分为偶发性孤雌生殖、常发性孤雌生殖和周期性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一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性二型:同种的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他外部形态如大小、颜色、翅的有无、结构等的差异,即第二性征。 性多型: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不同的现象称为性多型。 趋性:昆虫对某种刺激源表现出趋向或躲避的行为。 拟态: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生物学拟态。 性信息素:是进行两性生活的动物,为互相识别而释放出的物质,通过此种物质可使雌、雄接近,并导致交尾。一般多是被动的雌性分泌散发性信息素,诱引主动的雄性产生性兴奋,但也有由雄性分泌的种类。 积温法则:昆虫在一定发育阶段内全部有效温度的总和就是这一阶段的有效积温,通常为一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