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骶角:骶骨下端裂孔称骶管裂孔,裂空两侧有向下突出的角(是第五骶椎的下关节突),临床上以此来确定椎管裂孔的位置。 2.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 2 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的峡部。 4. 下消化道:消化管有口、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空肠以下称下消化道。 5.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 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6. 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环状线,环绕肛管内面,叫齿状线。齿状线上下方的来源、动脉供应、静脉和淋巴回流等均不同。 7. 胸膜腔:脏膜腔与壁膜腔在肺根部相互移行,在左、右肺周围各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隙,称胸膜腔。 8.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隔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的半环状腔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9. 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的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0. 肾门:身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动脉、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门户。 11. 膀胱三角:膀胱低的黏膜面,两输尿管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 12. 阴道穹:是围绕子宫颈阴道部的阴道上端的环形间隙,可分为前、后穹和两侧穹。 13. 血液循环:血液在性血管系统中按照一定的走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14. 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是的摩擦。 15. 动脉韧带:动脉韧带是连于肺动脉分支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的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16.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17.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节。 18. 蛛网膜下系: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下隙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蛛网膜下隙中充满脑脊液。 19.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脊神经根和椎内静脉丛通过,腔内呈负压,临床上硬膜外麻醉即将麻药注入此腔,阻滞神经根传导。 20. 卵圆窝: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为房间隔,隔下部有一浅窝。 二、单项选择 1. 颅骨中单块的是(梨骨) 2. 下列哪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