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武汉大学微波遥感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微波遥感复习要点_第1页
1/8
武汉大学微波遥感复习要点_第2页
2/8
武汉大学微波遥感复习要点_第3页
3/8
微波遥感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X X 第一章 微波遥感基础 1、微波遥感:指利用波长 1mm-1m 电磁波(微波波段)进行遥感的统称。利用微波传感器接受地面各种地物发射和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又能夜以继日地全天候工作。 2 、微波遥感传感器:主动式:侧视雷达(成像)、微波高度计(不成像)、微波散射计(不成像) 被动式:微波辐射计(成像)。 3、微波遥感的优势:全天时:主动被动微波遥感都不依赖;全天候;一定的穿透能力:波长越长、、湿度越小 湿度越小,,穿透越深 穿透;提供特殊信息:海面形状, 海面风速, 土壤;提供相位信息:高程信息, 地形形变信息(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振幅信息,还可以记录电磁波相位信息,用于获取高精度的 DEM) 4、缺点:空间分辨率;影像几何变形大, 处理困难;不易解译;与可见光红外影像在几何上很难一致。 5、成像模式:宽扫描模式:天线(雷达波束)在成像时沿距离向扫描,使观察范围加宽,同时会降低方位向分辨率。聚束模式:对传统的 SAR 成像模式而言,其发射波束一般正交于卫飞行方向。而对聚束模式而言,雷达波束可以前后“斜视”,偏离正方向。采用这种方式,雷达波束对目标的照射时间将比传统成像模要长,从而提高分辨率。通过聚束模式,将卫星分辨率提高到lm。条带模式。 6、微波:1mm-1m(0.3GHz-300GHz),L 波段(1-2GHz:15cm-30cm) 7、电磁波的基本物理量:频率、传播方向、振幅、极化。传播过程遵循: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吸收、散射等规律。 8 、干涉的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矢量和。因此,会出现 交叠区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干涉。 产生干涉现象的电磁波称为相干波。波的相干性导致微波雷达图像的像片上会出现颗粒状或斑点状的特征。 9 、波的极化是指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矢量随时间的变换规律。波的极化用电场强度矢量的端点在空间随时间变化所画的轨迹来表示。极化方式包括:线极化(水平极化、垂直极化)、圆极化、椭圆极化。参考平面——入射波方向和地表法线方向。 水平极化( 振动方向与参考平面垂直)。垂直极化( 振动方向与参考平面平行)。 10、多普勒效应:当目标与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武汉大学微波遥感复习要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