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味 如 何 影 响 我 们 在伦敦中央公园,双眼被蒙着的记者四肢着地,似乎在地上摸索着什么,过路的人们还以为这个人趴在地上寻找掉落的隐形眼镜。他在做什么呢?他正在做一件古怪的事情一尝试利用自己的嗅觉能力追踪肉桂油在10米之内留下的踪迹,就像猎犬利用其超强的嗅觉能力捕捉野鸡留下的踪迹一样。 听起来,这件事注定会失败。因为我们都知道犬类动物以鼻子对气味的敏感而著称,相比之下,人类鼻子的嗅觉就差了很多。然而,一系列最新研究发现,人类鼻子其实极为敏感,而且嗅觉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微妙的气味变化有可能令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甚至在我们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改变我们的行为。同样,我们也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产生的气味也会对周围的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那为什么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没能意识到鼻子的这些活动呢? 在对人类各种感官能力的研究中,视力和听力研究显得很重要,而嗅觉研究似乎是最不受重视的。19世纪颇有影响力的解剖学家皮埃尔·保罗·布罗卡是最早断言人类嗅觉相对不太重要的人,他在将人类大脑中的主管嗅觉部位在大脑中所占比例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之后,将哺乳动物划分为两大类:—类是嗅觉发达的哺乳动物,如犬类动物,它们拥有赖以感知周围世界的超强嗅觉能力;另—类是嗅觉不发达哺乳动物,如人类、其他灵长类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只拥有不发达的、功能冗余的嗅觉器官。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让人们对鼻子嗅觉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人类嗅觉其实很强大 认为人类嗅觉比犬类等嗅觉发达的哺乳动物差的观点,似乎与近年来遗传学研究的一些发现相吻合。遗传研究发现,大多数哺乳动物拥有大约1000种不同类型的气味受体基因,这些基因大部分属于隐性基因,在人类身上并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的鼻子只有400种嗅觉受体。 然而,这种认识可能是一种误导。现在的脑部扫描研究显示,大脑专门负责处理气味的 区域,比布罗卡的解剖研究结果所认为的大得多。此外,尽管人类的嗅觉受体的确可能比其他哺乳动物少,但在人类鼻子与大脑之间有着超乎寻常的良好连接——与其他动物相比,每一组受体都连接到更多的大脑神经区域。科学家认为,大脑对接受到的气味信息的处理能力十分强大。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人类鼻子远比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敏感。一项研究发现,我们的鼻子可以感知到用水稀释到低于十亿分之一的某些化学物质。这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