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课程设计 专业 资环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号 20074194 姓名 刘晶晶 指导教师 赵川 葛晓光 序言 在 2009-2010 上半学年度我们学习了《水文地质学基础》这一门课,通过对此书的学习,初步理解了水文地质的概念并掌握了其基本原理。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在学习供水水文地质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永交市水文地质图,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选择供水水源地及进行开采设计,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形 该区域地形主要受向斜构造影响,该区域右半部分地势较高,左边较低,在靠近中部偏南西部有一向斜山—庙山,海拔高度为1020m,山体走向为北东方向。在庙山东侧有一河流—汾阳河,该河与东北部的涞阳河交汇,流入东湖,再由东湖向西南方向流入黄河。涞阳河的源头靠近紫阳山,该处地势较高,海拔高度为890m。在靠近汾阳河源头处为石平峰,海拔高度为1381m,为该区域海拔最高处,向西南延伸地势趋于平缓,到庙山地势升高。向斜两翼经风化剥蚀,形成了向斜山。 1.2. 水文 该区域水文地质环境较复杂,形成了涞阳河、汾阳河、东湖以及多个泉。该地区东部、东南部及东北部地势较高,潜水及地表水向西北方向的涞阳河汇入并最终汇入流经该区域西部的黄河。根据水文地质剖面图可知北部的东湖岩层为透水层,可储存较多的水资源。晋柏泉的发育与断层有关。根据各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可知,汾阳河在夏季与秋季水流量最大,在冬季和春季水流量较少;涞阳河在夏季的水量较大,秋季的水流量较少,并在冬季断流。汾阳河上站的平均流量为0.0885m³/s,枣 阳河站的平均流量为0.0275m³/s,兰 村 泉的平均流量为0.4485m³/s。 图 1-1 河流流量历 时 曲 线 00.10.20.30.40.50.6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汾阳河上站枣 阳河站兰 村 泉1.3. 气候 根据图 1-2 可知该地区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蒸发量曲线可知该区域在春、冬季的蒸发量较小,在夏、秋季蒸发量较大,全年总蒸发量为 1866.6mm;根据降水量曲线可知该区域在春、冬季的降水量较小,在夏、秋季降水量较大,全年总降水量为 509.5mm。 图 1-2 气象要素曲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 2.1. 地层 该区域为一向斜构造区域,庙山顶部为该向斜的顶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T)紫红色砂、页岩,而两翼出露地层依次为二叠系(P)砂岩、石炭系(C)砂岩夹灰岩、奥陶系(O)灰岩、寒武系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