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幼小双向互动中实施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能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那么如何让幼小衔接真正“衔接”起来呢?2009 年 9 月起,我们红梅幼儿园与一路之隔的红梅实验小学展开了互动合作式的“幼小衔接”探究。一、为什么要做2009 年 9 月初,我园就“幼小衔接”话题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调查小学的一贯做法,了解目前在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的衔接意识与现状。结果发现,各方做“衔接”都有误区:1. 来自幼儿园提前学小学课程有的幼儿园认为小学生要学的东西提前都会了就行了,如拼音、写字、口算等。结果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提前学习的孩子,入学之初确实感到轻松,于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储备”用完,其优势逐渐消失,劣势日益突出。可以说,提前学习是一种短视行为。另外,由于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学课程的教师,因此即使在做衔接教学时,也会出现许多偏差与错误,如拼音拼读方法错误、写字笔顺颠倒。往往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到的知识到小学后却要花双倍甚至三倍的时间精力去纠正,得不偿失。2/9入学准备形式化不少幼儿园只是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是老师是否心里清楚要引导孩子看什么,去了解什么呢?不清楚。思考“想当然”一些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缺乏倾听小学反应的习惯,也不会对小学的反馈信息做出价值判断。2. 来自家庭现在的家长,他们以孩子能认多少字、会算多少题、会说几句英语来评价孩子发展。重智商、轻情商是他们最大的误区。还有一部分家长存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到了小学自然就适应了,另有一些家长则很盲目,不知道该怎样做,幼儿园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3. 来自小学当前小学虽已经意识到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能积极地接纳幼儿园的参观活动,但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配合,很少考虑针对初入校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调整教学形式,安排有意义的活动等。有些学校还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试,并以此来编排班级。此举也误导了家长评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3/9二、做什么我们就衔接的“断层”与“接口”,双方进行了数次面对面的探讨交流,分析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通过彼此对对方的发展目标与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