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语言》教案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专业及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56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0 学时,实验16 学时 教材名称:IBM-PC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2 版),沈美明 温冬婵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笔试80%,实验10%,平时10% 第1 周第1 次课 第一章 基础知识(2 个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建立二进制信息的概念;2.掌握各种数制间的变换方法;3.掌握补码的概念、原理和运算规律;4、掌握几种基本的逻辑运算 教学内容提要: 1.0 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区别及其应用场合 1.1 数制 1.2 数制之间的转换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4 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不同进位记数制可以表达同一个数,如同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名字一样。理解计算机系统使用的数据都是二进制形式,但是人类所习惯的数据表达方式是十进制形式。 (2)关于数制之间的转换重点掌握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间的转换,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间的相互转换,主要要求对整数的转换熟练,小数转换掌握方法即可。 (3)理解二进制数真值与二进制编码之间的概念区别,掌握真值与原码、补码间的相互转换。 (4)理解原码符号与补码符号间质的区别 (5)掌握变反加 1 方法,并深刻理解它的各种运用场合 讨论问题: (1)二进制数的真值与编码间的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在计算机系统中需要使用编码而不能直接使用真值? (3)原码与补码的符号间有什么样的区别? (4)变反加 1 有哪些应用场合?怎样解释它的应用原理? 教学手段:讲授为主,讨论为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第1 周第2 次课 第二章 80x86 计算机组织(2 个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3.理解在8086/8088 系统中,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间的相互联系和转换机制;4.准确理解8086/8088 CPU 中各寄存器的基本功能;5.准确理解标志寄存器中各标志位的含义以及实用价值;6.理解内存的编址方式,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形式,理解内存中段的组织形式以及各个段的含义;7 掌握实模式下存储器寻址方法,了解保护模式存储器寻址方法;8.理解外部设备的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 2.1 80x86 处理器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