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的意义。 (1)治未病是一条纲领性原则,从虚实两面创立了治未病的具体方法;(2)知传是治未病的先决条件;(3)整体调节是治未病的关键,要点在已病之脏、欲传之脏、调控之脏,三者并治;(4)医用五行是一个开放的自稳调控系统。 举例“上工”如何“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广义包括先防和即病防变。狭义指治未病脏腑:a由于竟并的早期大多邪浅病轻,故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发展。b由于疾病的传变有一定的规律和途径,故又提出治未病脏腑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传变,为“见肝传脾,当先实脾“以上是以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观念论述即病防变,包括早期治疗和治未病脏腑。 理解为何叫肾着方,治脾而不是肾。 肾着,乃寒湿痹着于腰部,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本病多起于身劳汗出之后,冷汗久渍腰部,以致寒湿痹着,阳气不行,所以腰部冷痛而沉重。由于病在躯体下部,邪着肾之外府,留着于经脉肌肉,尚未病及肾之本脏,故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常,所以在治法上,不必温肾,当燠土以制水,去除在经之寒湿,则肾着可愈。 百合病的病机表现。 百合病既是心肺阴虚为主的病变,故其证候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心肺阴虚内热而神明被扰,出现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和感觉等失调现象,但从形体上观察又如同常人,并无显著的病态,故曰“如有神灵者”。二是阴虚内热的客观可凭症,即口苦、小便赤、脉微数,这些当是百合病常见之症,但并非其独有。根据上述两方面的病情,即可诊断为百合病。其治疗原则,应着眼于心肺阴虚内热,以养阴清热为法,切不可妄用汗、吐、下,以免更伤阴液。 何为百合病,其病机特点是什么?应为何辨证施治? 百合病:热病之后,余热伤阴或情志不遂,郁热伤阴,导致心肺阴虚内热而以神志恍惚不定,语言行动。饮食感觉失常,口苦,小便赤,脉浮数为之主症的一种病症。 病机特点:心肺阴虚内热——养阴清热 辨证论治:1百合本证:用百合地黄汤。2为经恶汗恶吐恶下产生辨证:a百合知母汤(误汗心烦口渴)。B滑石代赭汤(误下兼呕逆尿 赤)。C百合鸡子黄汤(误吐兼烦躁不食)。3为不经恶治,日久变渴,则配用百合洗方或改用牡蛎散,变发热则用百合滑石散。 血分和水分的概念。 所谓血分,是指月经先闭,而后病水肿。经水先断的原因有二:一为血脉壅塞不通;二为冲任亏损,气虚血少。所谓水分,是指先病水肿,水湿壅闭,经脉不畅,而后经水断绝。 试述疟母的病机及证治? 病机: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