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池塘养鱼技术越来越高。下面是池塘水质调控、鱼类肠道养护、健康养殖的相关技术。 池塘水质管理 众所周知,“养鱼先养水”,“要想养好一池鱼,要先养好一池水”,“水、种、饵、密、混、轮、防、管”池塘八字精养法,“水”排在第一位,说明水质管理非常重要。管理好水质,可保证鱼快速健康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减少鱼病、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一、水质主要理化指标 1、溶解氧 “鱼儿离不开水”,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鱼类摄入饲料的消化和代谢必须依靠水中溶氧,溶氧对鱼类的生存、生长影响重大。 A、溶氧的来源与消耗 池水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消耗是水中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分解耗氧。下表是溶氧来源与消耗的比例。 B、溶氧变化规律 白天溶氧高,下午 2时左右溶氧常过饱和。夜间溶氧低,到黎明前最低;白天上层水溶氧高,下层水溶氧低,下午时上下层水氧差最大,夜间由于密度差,引起水的对流,上下层水溶氧逐渐趋于一致。水温高溶氧低,水温低溶氧高。气压低溶氧低。 C、溶氧对养殖的影响 溶氧极低时引起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的窒息死亡;溶氧极低会影响鱼的摄饵量及饵料系数,长期生活在溶氧不足的水体中的鱼,摄饵量会下降,自身消耗加大,饵料系数显著升高。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的摄食、饲料消化、吸收和生长。 溶氧充足时,有机物氧化分解完全,硝酸盐、硫酸盐等是稳定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比较完全,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硝酸盐、硫酸盐等无毒物质;溶氧不足时,硝酸盐、硫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铵离子、硫离子,有毒物增加。因此,溶氧最好保持在 4ppm以上。 D、维持池水充足溶氧的方法 生物增氧:保证水中有充分的植物营养元素和光照,增加浮游生物种群数量。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产氧是水体中氧气的最主要来源。 人工增氧:化学增氧,借助一些化学试剂向水中释放氧气,如过氧化钙、活性沸石等。加注新水,新鲜水溶氧高,但池水不宜太深,否则产生“温、溶氧跃层”,水体利用率低。 机 械 增 氧 , 原 池 抽 水 注 水 , 或 使 用 增 氧 机 。 正 确 使 用 增 氧 机 ( 三 开 、 两 不 开 ) : 晴 天 中午 开 , 大 生 长 季 节 黎 明 前 开 , 阴 雨 天 或 有 浮 头 预 兆 夜 间 提 前 开 机 。 阴 天 白 天 不 开 , 晴 天 傍 晚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