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01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颈部。初期病斑为水渍状,深褐色,染病后期皮层变暗、变软、直至腐烂地上部症状首先在主根一侧的主枝上或全株表现,最后整个植株出现黄化甚至枯死。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植株、病残物或土壤中存活和越冬,借助风雨和灌溉水传播,通过农事活动、虫害、风害造成的伤口侵入植株。月为发病高峰期,在通风不良、湿度大、土壤排水性差,酸性强的果园发病率高,尤其是种植两年后的植株发病最为严重。①注重土壤管理,增施有机肥、菌肥,配合淋施生物刺激剂,以改良土壤环境,壮大有益菌群,起到以菌治菌的作用。② 适时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减少果园阴蔽程度;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果园积水;加固棚架,减少因风害引起的茎部损伤,并注意地下害虫、线虫等防治工作。③ 高温多雨期,每隔天用灌一次敌克松咯菌腈高锰酸钾预防,巡园时发现叶片发黄或出现凋萎现象,要及时检查茎部和根部。发病初期扒开茎基部土壤,刮除病部,用甲霜噁霉灵、络氨铜、氯溴异氰尿酸、噁霉灵福美双等灌根及涂抹病部。④ 对于发病严重救治无望的,及时连根挖出,带出园夕卜销毁,并在病穴施撒石灰进行土壤消毒。0203叶片发病一般从叶尖叶缘开始,后迅速扩大,变成半透明状,然后变成褐色坏死状导致落叶;茎蔓上病斑容易向纵、横方向发展,深入木质部,形成环状坏死圈,导致整株死亡;果实上病斑深入果肉,导致软化腐烂,最终脱落。百香果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病菌可以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经多次再侵染形成该病流行,高温高湿及雨季易发病。① 由于疫病在高温多雨季节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现后千万不能拖,立即用药控制,有效药剂有甲霜霜脲氰、甲霜锰锌、烯酰吗啉等。② 打药后清理病枝、病叶、病果,带离园区销毁,后再打药巩固一次,注意轮换用药。③ 如遇涝害时要排水降湿,适当松表土,提高土壤透气性,配合淋喷生物刺激剂以提升树势与抗逆能力。③ 该病的生发起,炭疽病、褐腐病发生也比较多,在用药时建议配上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田间症状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能侵染百香果的病毒的种类已达多种,其中以木质化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及斑驳病毒等发生较为普遍。限于篇幅,具体症状可参看:百香果病毒病全解传播方式带病苗、机械传播、嫁接传播及媒介昆虫等防控方案① 选用无病种苗,定植前土壤消毒,病毒易发地区,建议一年一种。② 尽量避免套种,特别不要与茄科、瓜类套种,极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