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由于各艺术家的师承、特长、情趣不同,所以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下面来谈谈几个越剧流派唱腔的特点:一、越剧徐派唱腔徐玉兰根据自己的嗓音特长,拉宽音区,大跨度的跳跃,使唱腔层次分明,刚劲有力,突破了原有的旋律结构,形成了自己唱腔特色。1 扩展音区越剧的基本起音一般是低音的 5 音和 1 音。徐玉兰则大多用低音的 3 音。如《是我错》“已丢面目半点无”,第一个音就是低音的 3,向下降了三度。最高的音可以到高音的 1,如《金玉良缘》的“满意的事”的“事”字就比一般唱腔高了四度。这样,原来只有八度的音区,徐派唱腔扩充到将近两个八度的使用音区,增加了近一倍。如此宽阔的音区,为感情舒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有了随意变化的自由。2 音型大跳在演唱上,音型大跳属高难度的技功,掌握不好,听起来别扭,唱起来拗口。徐派唱腔却比较广泛地使用这一特殊的手法。徐派唱腔中的大跳,多数安排在重句上。依据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字音有不同的用法,跳音之间以唱法润腔连接。有使用圆滑的,有使用装饰音的,有用切分音的,也有用滑腔延长节拍的,在字韵允许的情况下,也有直接跳的。《哭庙》中有一句唱词:“先帝你在天之灵你可知道”,前半句以呼叫为主,用了高音 i,到后半句询问式的感情时,又突然降低到 5 音,完成了急速的音间转换,使唱词的感情表达得清楚、准确。掌握这种技巧,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3 连用高音这里的高音,一般是指 G 调 5,D 调的 i 以上的高音,越剧大多使用这两个以下的音区。尤其是嗓子中、下的演员,唱到这两个音就立刻往下降,以避免难听和唱不上去。徐派唱腔不但常用 5、6 和高音的 1、2,而且连续使用,在别人不大敢碰的区域里,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加强了演唱特色。如:“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句,用了四个 5 音,四个 6 音,从表达感情出发,充分发挥嗓音条件的结果,使感情达到高潮。4 向幅变化唱腔旋律同中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