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六年级劳技下册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编入1 5 篇课文,在选材上从实际出发,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空间,提供了一些实践性强、易于操作的活动科目,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会探究。 定位与反思 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简单地“请你象我这样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完全置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使他们很少或者根本无法主动参与并认真思考,由此造成学生的操作动作机械模式化,制作出的成品雷同无生气。整个劳动课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结果,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钻研教材,全面理解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做到被学生备课、教材,备操作,备教具,让学生全面掌握每项劳动技能、技巧。 2 .劳动课不仅要以劳动实践为主,还要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如进行自己动手讲好卫生的教育,勤俭节约的教育,讲科学的经验教育。 3 .每项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教学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做到规范化,只有这样才防止发生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4 .教学时,教师可采取边讲解边操作的方式进行,也可去课堂讲解课外实践的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的能力。 2 、 组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观察、想象、推理、判断、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又有利于优生才能的发展。 4 、 组织实际操作活动,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概念,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 、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 、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 、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措施。 1 、强调具有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