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一、河流概述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由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沟谷流动,这就是河流。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这就是水系。一些河流以海洋为最后的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实际上,它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由两个相邻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成的不规则曲线,即为两条河流或两个水系的分水岭。对于任何河流或水系来说,分水岭之内的范围,就是它的流域。 (二)河谷要素 被河水开凿和改造的线状谷地称为河谷。河谷两侧的斜坡称谷坡。由谷坡所限定的平坦部分称谷底。谷坡、谷底、及 河床 统称为河谷要素(图 8-7)。河谷形态 受 河流流经地段 岩 性 、地形坡度 、地质 构 造及 地壳 运 动等 因素的影 响 ,往 往 可 以反 映 河流发展 阶 段 。 (三)水系的组 成与 河流分段 一条大 的河流可 以由无 数 细 小 的支流汇集而成。河流水系就是指 主 流与 注入它的所有 支流共 同 组 成的水文 网。一个水系通 常由三部分组 成(图 8-8): 位 于上游 的支流汇集区; 位 于中下游 的干流区; 位 于水系末 端 的河口 区; 1、支流汇集区及上游河段 位于河流水系的上游包括河源,多为山区,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支流组成。这里地形陡峭,坡度大。水流湍急,多见险滩与峡谷、瀑布等,如长江上游(宜昌以上河段),闻名于世的三峡即在于此处。这一上游河流汇集区,水流具有极大的位能,以垂直向下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形态多呈“V” 字型。 2、干流区 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上多为丘陵与平原,如长江宜昌以下直至江苏镇江。 中游河段一般多为丘陵地区,由于支流不断注入,水量丰富,但河床纵坡平缓、流速缓慢,水流平稳。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侧蚀作用)显著,主要表现为不对称地展宽河谷。这是因为在水流的惯性作用下,凹岸侵蚀更为强烈,凸岸则冲积作用明显,故使河谷凹岸陡峭,凸岸缓倾斜,形成不对称宽 V 字形(图8-9)。 同时,中游河谷中,常常有大量河流沉积物,谷底可以形成各种堆积地形。随着河道不断展宽,最终河谷断面形态为 U 字形。 下游河段多为平原区,这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