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新方法——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是原发性心肌病 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25%[ 1]。临床治疗的目的是使流出道变宽,狭窄减轻,从而达到缓解流出道梗阻,减轻症状,降低猝死率。目前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外 科手术切断肥厚心肌和(或 )二尖瓣置换术缓解梗阻症状、双腔起搏器治疗以及经皮腔内冠状 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 治疗。现将28 例采用化学消融方法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近期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5 年 3 月至2009 年 1 月的28 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20~ 77(46.52± 1 7.35)岁。术前临床表现:胸闷16 例,胸痛6 例,晕厥发作史6 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明 显不对称增厚,流出道梗阻。术前心功能(nyha)ⅱ~ⅳ(2.21± 0.50)级。 入选标准:(1)有明确的临床症状(晕厥、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病史); (2)超声心动图诊断 左心室流出道(lovt)宽度<10mm,室间隔(ivs)厚度≥15mm,室间隔/左室后壁≥1.3,二 尖瓣前叶前向运动(sam)呈阳性;(3)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愿意接受该治疗患者;(4)经导管 压力测定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ovtg)≥50mmhg ( 1mmhg=0.133kpa),或应激、室 性期前收缩、乏氏动作、静滴多巴酚丁胺等条件下lovtg≥ 70mmhg; (5)心脏血管解剖适于行 ptsma[ 2]。 排除标准:(1)非梗阻性心肌病;(2)合并必须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疾病,如严重的二尖瓣病 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等;(3)间隔心肌较薄(<15mm)和间隔心肌中部梗阻者;(4)无或仅有 轻微临床症状,即使lvotg 高亦不应进行ptsma 治疗;(5)不能确定靶间隔支及球囊在间隔固 定不确切[3]。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同一般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常规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后测定左心 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当lvotg≥50mmhg,或<50mmhg 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或 期前收缩后再次测量,压差≥70mmhg 符合入选标准,先安置临时起搏器。消融间隔支术前当 天及术后立即记录lvotg、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症状。在消融前及术后1 月随访期间测定ivs、 l votg 及心功能。 1.2.2 ptsma 方法:化学消融术前做常规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