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 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 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 q 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 q i lai 时,表示“我想到了”。) (2) 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 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 kān 时,表示“看守”;读 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 kōn 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 kòn g 时,表示把 房间腾 出来。) 二、 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 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 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 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 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 年元月 1 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 年元月 1 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 年元月 1 日前全部交货。 C 无歧义,A、B 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 四、 词语含义的多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