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的百乐门舞厅是在法租界吗 不是。公共租界。从30 年代末期到40 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 百乐门:历史传奇 1933年--百乐门大舞厅正式开业,它外观华丽,内部富丽堂皇,灯光优美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乐队和红舞女,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争奇斗艳,社交应酬的首选,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名流。 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 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ArtDeco建筑风格,是当时 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红遍全上海。 该娱乐场由杨锡缪建筑师设计,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建筑共三层。低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里面的设计极其现代, 有大量的镍、水晶和白色木头布置,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最大的舞池计 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尤其是阳台上一个由玻璃地板 做成的透明舞池,下方有脚灯,让人感觉好像在鸡蛋上跳舞,当两层舞厅全部启用时,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三楼为旅馆,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玻璃钢塔,当舞客准备离场时,可以有服务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或其它代号,车夫可以从远处看到,而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 该娱乐场建成后,一度租给某法国人经营。由于出租合同规定,"百乐门"老板根据客人人数抽成,这位法国人即规定舞客一律自带舞伴,而收费极为昂贵,这使"百乐门"蒙受极大的损失,不久,"百乐门"辞退该法国人,重新易人经营,并向社会招聘舞女。当时,舞女的月收入达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职员的十倍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位叫陈曼丽的舞女,因拒绝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派人抢杀在舞厅内。1954年,由于"百乐门"亏空严重,而由政府有关部门接管。原舞厅主建筑该为红都戏院,其它附属建筑则改建为商场。后该为红都电影院。1990年6月 11日,影院大门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塌,压死行人一名,曾被责令停止营业,进行大修。 传奇的百乐门大舞厅因为白先勇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而不朽-----里面的主角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