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旋翼的陀螺效应和贝尔希拉控制 直升机旋翼的陀螺效应和贝尔希拉控制 各位大虾,关于直升机旋翼的陀螺效应和贝尔希拉控制,我有一个疑问向大家请教。 直升机的旋翼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大的陀螺,按照陀螺效应的原理,在陀螺系的旋转平面内平行于转轴施加一个离轴的力,该力对陀螺系的作用点将沿着旋转方向滞后90 度作用于陀螺系。在模型直升机上,如果使用两叶桨,我们会用一个希拉小翼来控制直升机的飞行姿态。问题是: 1、对于三翼或更多桨翼的直升机,在桨翼转速不超过 600RPM 时,会有陀螺效应发生吗? 2、如有的话,是否意味着直升机向前飞行时,最大桨距是在90 度处(假定机头方向为 0 度)? 3、对于共轴反桨直升机,由于上下桨翼的旋转方向相反,如果上下桨翼的最大桨距出现在同一点,由于陀螺效应,岂不是会发生作用力平衡的现象? 终于找到答案了 根据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可知,直升机的飞行控制是通过周期变距改变旋翼的桨盘锥体从而改变旋翼的总升力矢量来实现的,由于旋翼的气动输入(即周期变距)与旋翼的最大响应(即挥舞),其方位角相差 90°,当旋翼在静止气流中旋转时,以纵向周期变距为例,上旋翼在90°时即前行桨叶处得到纵向周期变距输入,此时上旋翼为逆时针旋转,对上旋翼来说将在180°时得到最大响应,即挥舞最大。而对下旋翼而言,上旋翼的前行桨叶方位处是下旋翼的后行桨叶方位,此时下旋翼为顺时针旋转,其桨叶前缘正好与上旋翼相反,对上旋翼的最大输入恰好是对下旋翼的最小输入,下旋翼将在0°处达到最小挥舞响应。而在下旋翼的前行桨叶处(上旋翼的后行桨叶)达到最大输入,在180°处达到最大挥舞。因此,上下旋翼在纵向周期变距的操纵下的挥舞平面是基本平行的。类似的在给出横向周期变距操纵后,在上下旋翼的方位角 0°、180°处对上下旋翼均给出同样的操纵输入,但由于两旋翼的转向相反,翼剖面的前后缘反向,因而,一个是最大输入对另一个是最小输入,两旋翼的最大响应和最小响应相差 180°,其挥舞平面也是平行的。因此,共轴式直升机的上下旋翼的自动倾斜器是通过若干拉杆组成连杆机构,该机构使得上下旋翼的自动倾斜器始终保持平行。 以下是我找到的全文,转给大家。 [科普]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技术特点及发展 阴谋制造者 发帖于:空军论坛 发布时间:2010-1-14 21:29:32 复制链接 收藏 查看原帖 【共 18 条评论】【浏览 1076IP】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具有绕同一理论轴线一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