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行程问题(相遇、流水行船) 知识点: 1.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情况。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越行越近,到一定的时候二者可以相遇。 2.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路程 两地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两地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3.解题时,除掌握数量关系外,还要根据题意想象实际情景,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和分析题意,突破题目的难点。 4.流水行船问题 船速: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水速: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水航行的实际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水航行的实际速度; 行船问题中也反映了行程问题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顺水路程=顺水速度×时间 逆水路程=逆水速度×时间 行船问题中的两个基本关系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由以上两个基本关系式还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关系式: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1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20 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 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设原速度是 1. %后,所用时间缩短到原时间的这是具体地反映:距离固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用原速行驶需要 同样道理,车速提高25%,所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 如果一开始 就 加 速25%,可少时间 现在只少了 40 分钟, 72-40=32(分钟).说明有一段路程未加速而 没 有 少 这 个 32 分钟,它 应 是 这 段 路 程 所 用 时间真巧,320-160=160(分钟),原速的行程与加速的行程所用时间一样.因此全程长 答:甲、乙两地相距 270 千米. 练习:1.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提前1 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30%,也可以提前1 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 解:设原速度是1. 后来速度为1+20%=1.2 速度比值: 这是具体地反映:距离固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时间比值 :6:5 这样可以把原来时间看成6 份,后来就是5 份,这样就节省1 份,节省1 个小时。 原来时间就是=1×6=6 小时。 同样道理,车速提高30%,速度比值:1:(1+30%)=1:1.3 时间比值:1.3:1 这样也节省了0.3 份,节省1 小时,可以推出行驶一段时间后那段路程的原时间为1.3÷0.3=13/3 所以前后的时间比值为(6-1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