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在用电缆中间接头工艺 综合评比分析说明 目前,矿用高压电缆中间接头普遍采用以下几种工艺:高压电缆连接器、冷缩工艺、热缩工艺、冷补工艺。其中高压电缆连接器,设备符合 GB3836-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标准要求;冷补工艺在井下操作方便,无需动火施工,因此使用较普遍。现将冷缩工艺、热缩工艺工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优缺点分析: 一、施工工艺比较 (一) 热缩工艺 1.安装顺序 剥电缆外护套、内护层、铜屏蔽层及半导层→依次套入管材和铜屏蔽网→压接连接管→加热固定绝缘管→加热固定半导电管→安装铜屏蔽和地线,扎紧三相芯线→加热固定内、外护套管→施工完毕 2. 热缩施工: 热缩电缆头采用热源(一般采用石油液化气喷枪,丙烷、0号无铅汽油喷灯)加热的方法使热缩材料收缩安装,收缩加热温度一般为110-140℃。加热时由于技术要求比较严格,不能有欠烤、过烤、加热不均等现象。 (二)冷缩工艺 1.安装顺序 剥电缆外护套、内护层、铜屏蔽层及半导层→依次套入连接管、冷缩接头和铜屏蔽网→压接连接管→收缩中间接头→安装铜屏蔽和地线→恢复内护套(使用 PVC带重叠缠绕)→连接两端地线→缠绕防水胶带→安装铠装带(重叠绕铠装带)→施工完毕 2. 热缩施工: 冷缩电缆头安装时,只需将线芯抽去,弹性橡胶体便迅速收缩并紧箍于所需安装部位。所以冷缩材料不需要类似加热装臵等专门的施工工具,安装简单。 二、中间接头工艺性价比 (一)使用性能比较 1. 高压电缆连接器(高压接线盒)过于笨重,运输安装不方便,同时防潮性能不佳。 2. 冷补施工 (1)冷补作业时,三相芯线之间的距离及芯线距模具壁的距离不易把握,易出现灌胶后出现薄厚不均的情况,薄的地方容易出现受潮、击穿等问题,同时影响绝缘性能。 (2)冷补作业时,灌胶需要人为灌注,灌注过程中,内部容易出现气泡,影响接头的绝缘性能。 (3)冷补接头防潮、防水性能较差,其接头抗拉强度不及热缩和冷缩接头。如:羊场湾煤矿在原 Y120202工作面 曾经大面积使用,使用过程中多次出现漏电故障,严重影响生产,最后全部更换为冷缩头,未再出现接头故障现象。 3.热缩施工: (1)由于热缩材料的稳定性,所以存放时间相对比较长。工程中,热缩材料因其产品成熟、可靠及普及性,得以推广和应用,在现场长期运行中发现除去因制作工艺上出现的问题外,热缩电缆头能够保证电缆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现羊场湾煤矿 Y120203工作面安装时,约 15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