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中国电影五个关键词 回望2007,中国电影整体上虽然没有太大的波澜,但也明显有许多亮点。一些作品引发了较多的争议,却也在形式、风格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于是就有了代表2007年中国电影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兄弟 “兄弟”情感似乎更“儒家” 从《兄弟之生死同盟》开始,将这种已经被现在太过繁华的世俗物欲生活遗忘的关系推给我们,只有面对生死的时候,才会看到亲情的宝贵,无独有偶,《葬礼》的情节像极了《兄弟之生死同盟》,结局总是好的,给这个让人激动又让人感到温情的电影安上一个漂亮的尾巴,给观众一点空间赞美回味这样的温情。年底的“兄弟”情感似乎就更儒家一些,兄弟之间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就是患难中的“义”的化身。这样的兄弟关系建立在彼此完全信任的基础上,将生命相托。《投名状》中兄弟结拜于患难中,“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杀我兄弟者,必杀之”结拜时的一句话成了姜午阳 生活的信念,所以才会在二哥被大哥设计杀害之后把大哥杀害。三个人三种不同的性格完成了个人对于“兄弟”的不同的诠释。 《集结号》讲的是战争中的建立起来的兄弟情感,深厚而且打动人心。这样的情况下的兄弟情感由于直接和生死相关所以更能触动观众心理最柔软的部分。生和死都变得不那么重要,战争和权势的争斗中,很难说清楚谁会是最后的赢家,或许一生为其所累,却会因为一个小的失误而消失殆尽,太过急功近利的人,总是最终同样会因看似已然得到的功名所牵绊,到头来,还是失去所有。只有兄弟的情谊是永恒的,可以穿过悠悠的历史长河,静静地流淌在某一个只属于你的地方。 关键词之二:人性 电影最难表现的是人性 提到2007年中国电影,如果不谈谈《色,戒》,似乎都是一种罪过。不管电影是一种艺术还是一个商品,都不可能承载太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东西,而对于这样一个脆弱的东西,又何必苛求太多呢?人性的挣扎在最后一刻被释放,在那么多的曲折和铺垫之后,人性这样一种难以名状的东西在导演的光影世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成功。电影最易表现的是画面,最不好讲清楚的是故事,最难表现的是人性。而王佳芝在经过那么长时间的铺垫,靠近,接触之后,在最后却放弃了,人性的脆弱和矛盾在故事发展中充分的表露出来。有太多的人关注易先生的汉奸身份,而忽略了电影本体所携带的更有价值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关键词之三:小人物 小人物有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庆幸的是,似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