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砼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砼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_第1页
砼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_第2页
砼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_第3页
混凝土 质量缺陷 成因及防治 措施 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等多种材料通过一定的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往往由于思想上和技术上的种种原因,使混凝土工程出现各种缺陷,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问题,甚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1. 蜂窝 1.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不密实,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有许多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 产生原因 ⑴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子、石子、水泥等材料计量不准或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⑵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或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⑶ 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混凝土灌注,下 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灌注串筒或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使石子过于集中,振捣不出水泥浆; ⑷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未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或振捣配合不好; ⑸ 模板缝隙未堵好堵严,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使水泥浆流失,造成严重漏浆; ⑹ 钢筋布设过密,混凝土中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⑺ 基础、柱、墙跟部等部位灌注混凝土时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注上层混凝土。 1.3 防治措施 ⑴ 按照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原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并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 (2) 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在2 米以内,下料高度超过2 米应设串筒或溜槽; (3) 混凝土灌注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做到振捣充分,防止漏振或振捣不足; (4) 模板缝隙应堵塞严密,灌注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跑浆; (5) 基础、柱、墙根部等部位,应在下部混凝土灌注完后间歇 1--1.5 小时,待下部混凝土沉实后再继续灌注上层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6) 支模应严格按技术交底执行,模板底部做好找平层,模板内铺 50m m 厚减石混凝土。 1.4 处理方法 (1)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后,用1:2 或 1:2.5 水泥砂浆修补,并抹平压实压光; (2) 对于较大蜂窝,则先剔除蜂窝处松动的石子和凸出的颗粒,并凿去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尽量做成外口大些,内口小些的喇叭口状,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后,刷一层水泥浆或界面剂后,支模,再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3) 对于较深蜂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