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砾石路面 第一节 碎、砾石路面的力学性能 一、碎、砾石路面的强度构成 碎、砾石路面通常是指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以及密级配的碎(砾)石路面等数种,这类路面通常只能用于中等低交通量得公路 1、纯碎石材料 纯碎石材料按嵌挤原则产生强度,它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和材料内摩阻角,由下列三项因素组成: (1) 粒料表面的相互滑动摩擦 (2) 因剪切时体积膨胀而需克服的阻力 (3) 因粒料重新排列而受到的阻力 2、土——碎(砾)石混合料 三种物理状态: (1) 不含或含很少细料(指0.075mm 以下的颗粒)的混合料,它的强度和稳定性依靠颗粒之间摩阻力获得。特点:密实度较低,透水性好,不易冰冻,没有黏结性,不易压实。 (2) 含有足够的细料来填充颗粒间空隙的混合料,它仍然能通过颗粒接触而获得强度,抗剪能力、密实度有所提高,透水性低,施工时较第一种情况易压实。 (3) 含有大量细料,而粗颗粒之间的接触很少,集料仅仅是“浮”在细料之中。特点:施工时易压实,密实度较低,易冰冻,难于透水,强度和稳定性受含水率影响很大。 3、对不同细料含量的土砾石混合料,随压实功增加,密实度和CBR 值均增加,而且都存在一个相应的最佳细料含量。 最大密实度时的最佳细料含量为 8%~ 10% 最大 CBR 值时的最佳细料含量为 6%~ 8% 细料成分对碎石集料CBR 的影响一般比对砾石的影响小 对于同一粒径分配,由有棱角颗粒组成混合料的CBR 值通常也比圆滑颗粒混合料的CBR 值稍大一些 对于细料含量多的混合料,必须限制细料的塑形指数 二、碎、砾石材料的应力——应变性能 K2 Er = K1 θ (Mpa) Er——回弹模量 K1、K2——与材料有关的试验参数 θ——主应力之和 颗粒材料的模量取决于材料的级配、形状、表面构造、密实度和含水率等。一般密实度越高,模量值越大;棱角多,表面粗糙者有较高模量;当细料含量不多时,含水率影响甚小。 二、砾石材料的形 第二节 碎石路面与基层 碎石路面:用加工轧制的碎石按嵌挤原理铺压而成的路面 水结碎石路面:用人工轧制的碎石从大到小分层铺筑,经洒水碾压后形成的一种结构层,厚度为10~16cm. 泥结碎石路面:以碎石为集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黏结料,经压实修筑成的一种结构。厚度为8~20cm. 泥灰结碎石路面:以碎石为集料,用一定数量的石灰和土作黏结填缝料的碎石路面。水稳定性比泥结碎石好。 填隙干压碎石基层:碎石基层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