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1.磁共振现象微观领域中的核子都有自旋的特性。核子的自旋产生小磁矩,类似于 小磁棒。质子数或中子数至少有一个为奇教的大量原子核可在静磁场中体现出宏观磁化 来,其磁化矢量与静磁场同向。而每单个原子核在静磁场中做着不停的进动运动(一方面不 断自旋,同时以静磁场为轴做圆周运动),进动频率(precession frequency)(即质子每秒进动的次数)为(00 一/Bo,7 为原子核的旋磁比(对于每一种原子核,7 是一个常数且各不相同,如氢质子 7 值为 42. 5MHz/T),Bo 为静磁场的场强大小。人体含有占比重 70%以上的水,又由于氢质子磁矩不为零,这些水中的氢质子是磁共振信号的主要来源,其余信号来自脂肪、 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中的氢质子。 对静磁场中的质子群沿着垂直于静磁场的方向施加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在声波范围内,故称为射频(radio frequency,RF)-原来的宏观磁化就会以射频场为轴发生偏转(章动),其偏转角度取决于射频场的施加时间、射频强度和射频波形。当然,一个关键条件是:射频的频率必须与静磁场中的质子的进动频率一致。宏观磁化发生章动的实质是质子群中一部分质子吸收了射频的能量,使自己从低能级跃迁到了高能级。这种现象即称为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如果将此时的宏观磁化进行二维分解,会发现射频激励的效果是使沿静磁场方向的磁化矢量(纵向磁化)减小,而垂直于静磁场方向的磁化(横向磁化)增 大了。RF 脉冲有使进动的质子同步化的效应,质子同一时间指向同一方向,处于所谓“同相”,其磁化矢量在该方向上叠加起来,即横向磁化增大。使质子进动角度增大至 90。的 RF 脉冲称为 90。脉冲,此时纵向磁化矢量消失,只有横向磁化矢量。同样还有其他角度的 RF 脉冲。质子的进动角度受 RF 脉冲强度和脉冲持续时间影响,强度越强、持续时间越长,质 子的进动角度越大,且强 RF 脉冲比弱 RF 脉冲引起履子进动角度改变得要快。 2.弛豫及弛豫时间短暂的射频激励(一般为几十微秒)以后,宏观磁化要恢复到原始的静态。从激励态恢复到静态要经历一个与激励过程相反的两个分过程,一个是横向磁化逐渐减小的过程(即为横向弛豫过程,T2 过程)(图 6-1);另一个是纵向磁化逐渐增大的过程 (纵向弛豫过程, T1 过程)(图 6-2)。纵向弛豫过程的本质是激励过程吸收了射频能量的那些质子释放能量返回到基态的过程。能量释放的有效程度与质子所在分子大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