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最早是在美国 1935 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中提出的) 1、 认为社会保障就是社会保险或社会福利 2、 认为社会保障就是一种分配关系 3、 认为社会保障就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 (二) 社会保障的特征 1、广泛性;2、强制性;3、福利性;4、返还型;5、共享性;6、生产性;7、存储性 二、社会保障的性质、目标与分配形式 (一)社会保障的性质 1、社会保障的一般属性; 2、社会保障的社会属性 3、社会保障的劳动属性(a、剩余劳动论;b、必要劳动论;c、转化论;d、并存论 4、社会保障的分配属性 1)社会保障不是按需分配的(社会保障与按需分配的不同) a、按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不同;b、按需的标准不同;c、按需实现的过程不同 2)社会保障不是按劳分配的(社会保障与按劳分配的不同) a、分配的前提不同;b、分配的层次不同;c、分配的方式不同;d、分配的原则不同 3)社会保障同按劳分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a、按劳分配是社会保障存在的原因;b、分配的物质客体在量的分割上互相制约 c、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和待遇标准,以按劳分配为前提和依据,只有履行了相应的劳动义务之后,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d、两种分配都对宏观、微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二)社会保障的实现目标 社会保障肩负着缩小社会不公平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使命 需要以下目标 a、要切实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b、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c、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社会保障的分配形式及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 a、社会保障分配和企业财务分配(区别:1、前者的主体是企业,后者的主体是国家;2、前者属于企业再生产过程,是微观分配范畴,后者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宏观分配过程。) b、社会保障分配和工资分配(1、两者在社会各阶层的分配是否合理,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两者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从而有进一步制约国家财政资金在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分配;3、两者的规模是形成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通过两种个人收入分配渠道所构成的购买力,影响着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4、两者都是企业成本要素,两者的规模影响着企业成本规模,进而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 c、社会保障和财政分配(不同:1、强制性的出发点不同;2、返还性的对象不同;3、生产性的内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