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讲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导入】 人类作为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 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 【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 1、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哪些场所范围?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 2、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 【教师总结】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外出乘车—乘客: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等。 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等。 总之,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需要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这既是锤炼人格品质、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们这一讲的课程内容就要探讨公共生活中公共秩序的意义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道德要求。 2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隐私方面的活动,和社会生活没有关联的活动都是。它和公共场所不同。私人生活中的是非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公共生活的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第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第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以上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三个特征。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公共生活,它和私人生活是什么关系,特点是什么?下面核心问题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讨论:无序的教学秩序、交通秩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案例】: 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忽然一声沉闷的响声(附近在开山爆破),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倒下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本来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