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心理学 一、填空题 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动力对行为的驱动,认为个体天生拥有两种本能驱动力,一种是(生之本能性驱力),一种是(死之本能攻击驱力)。 3. 由于中国人爱面子,怕丢脸,怕遭人议论却又乐于议论别人,由这一套“议论系统”引发出了严重的社会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爱焦虑)、(性焦虑)、(地位焦虑)、(缺点暴露的焦虑)、表现的焦虑。 4.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有技巧是(欺瞒) 5.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构成 6. 集群行为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心理机制,一是(情绪感染),二是(模仿)。 7. 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情感上亲疏)和(地位上尊卑) 8. 社会态度的构成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9.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他人的反馈)、(反射性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 10.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是(个人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民族心理)。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是一种(工具性)侵犯行为 11. 群体认同感是一种(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认知与评价保持一致)的情感 12. 社会感情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 13.群体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社会支持) 14.完形学派的未完成事件是指(涵盖悔恨、愤怒、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未表达出来的感受) 15. 在人际交往中,所谓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 16. 要探索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可以通过在一个安全的空间自言自语、(以艺术作为发泄媒介)、(回到过去) 17. 利他行为是(不带个人私利地关注他人幸福的行为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 18. 华人学者杨国枢、余安邦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成就动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 19. 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人们一般根据三个基本维度,分别为(评价维度)、(活动水平维度)、(力量维度) 20. 社会感情是(伴随着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 21.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 22. 爱屋及乌是感情的(迁移)功能 23. 情商这一概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