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纳什均衡的安全生产版博弈论,又称对策论、竞赛论,用于分析竞争的形势。在存在利益冲突的竞争及斗争中,竞争的结果不仅依赖于某个参与者的抉择、决策和机会,而且也依赖于竞争对手或其他参与者的抉择。由于竞争结果依赖于所有局中人的抉择,每个局中人都企图预测其他人的可能抉择,以确定自己的最佳对策。你和竞争对手们构成一个博弈。现来讲一个故事:博奕论中流传最广的是一个叫做“囚徒困境”的故事。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而他的同伙就会被判10年。如果双方都与警方合作共同招认,则各被判5年。如果双方均不承认有罪,因警察找不到其他证据来证明他们以前的违法证据,则各判3个月。这两个小偷将如何选择。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实际上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就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规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第1页共6页在“纳什均衡”理论中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所构成:即“局中人集合”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等的集合,“策略集合”以及每一对局中人所做的“选择和赢得集合”。其中所谓“赢得”是指如果一个特定的策略关系被选择,每一局中人所得到的效用。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当前安全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局面是相当严峻的,体现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不完善,安全生产舆论环境的不客观,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狭义理解,科技在安全生产中还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全社会还未形成具有普世价值的安全文化,安全理念难以在全社会普及,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漠然等等。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现状是“进,阻扰重重;退,无路可退。”“进,阻扰重重”,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投资,不惜放松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以所谓“先发展、后治理”为幌子,凭着侥幸的心理,以牺牲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为代价来吸引投资,发展地方经济。使得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尤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既必须管,又很难管。“退,无路可退”,是指回到过去的安全生产的格局中,然而中国正在大踏步的向工业化迈进,市场经济处在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型的双重转变时期,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已拉开了序幕,正向纵深化发展,任何倒退都将是死路一条,安全生产及其相关领域内的任何改革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才能有所作为。近年来,在安全生产及相关领域一直流行着一种说法。欧美发达国家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的经济起飞时期,工伤事故往往上升;达到3000-5000美元的经济稳定增长时期,工伤事故普遍趋于下降。许多专家据此就认定中国目前的安全事故的频发似乎是必然的,然而有些地区安全生产领域却似乎呈现出一个悖论,经济高速增长,安全生产事故却并无大幅度增长,相反却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什么经济增长质量与安全生产水平时而正相关,时而负相关的关系,中国的安全生产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难题,是特定政治制度、特定文化、经济发展特定历史阶段在安全生产领域中的表象,还第2页共6页是另有原因。在当代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