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发〔2006〕384 号关于印发《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的通知各相关单位:为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我委对《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的通知》(京政发〔2002〕22 号)中的指标进行修订,重新制定了《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以下简称《指标》)。本《指标》是指导规划设计人员编制本市居住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设计方案的技术规范,适用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外城镇地区新建改建居住地区的规划设计工作。本《指标》已于 2006 年 1 月 25 日经市政府专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 2006 年 6 月 1 日起执行。我委将依据有关规划设计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居住地区规划设计中执行本《指标》情况的监督管理,并请有关部门按照本《指标》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标》文本1.算。1.1为保证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设置,提供适宜的居住生活环境,不断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指标。1.2本指标适用于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外城镇地区新建改建居住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特殊地区因地制宜,具体研究。1.3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贯彻可持续发展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使用性质相近或可兼容的公共服务设施尽量综合设置。居住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应依据城市规划确定。本指标按居住人口规模(或建设规模)分四级。每户平均居住人口计算值为 2.8 人,每户(套)住宅建筑面积按实际建筑面积标准计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水平应当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在符合规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面积总指标的条件下,可根据城市规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安排、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本指标是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最低基本标准。1.6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按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和市政公用等八类。1.7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按照附表 1、2、3、4 设置。1.7.1 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达到 3〜5 万人的,应按附表 1 设置项目;居住人口规模达到 0.7〜2 万人的,应按附表 2 设置项目;居住人口规模达到 0.3〜0.5 万人的,应按附表 3 设置项目;居住建设项目应按附表 4 设置生活必须的项目。1.7.2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 2〜3 万人的居住地区,除设置附表 2 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和周围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