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控技术 神经调控技术简介 神经调控是神经修复学的重要组成,而功能性电刺激(FES)和功能性磁刺激(FMS)则是其主要手段。随着医疗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电刺激治疗已经涉及到神经疾病、顽固性疼痛、精神疾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心绞痛、肥胖、慢性胰腺炎、性功能障碍、肠易激综合征、成瘾性疾病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目前,仅在美国就有13850例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中偏头痛患者3069例,癫痫患者1635例,抑郁症患者2625例,运动性疾病患者401例,颈部疼痛123例,周围神经痛657例。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4月,我国已有1600余例患者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技术(DBS)植入,其中帕金森病患者1440余例,其他疾病患者约160例,以及迷走神经刺激(VNS)治疗顽固性癫痫41余例,但在更多的领域治疗尚未开展。 神经调控定义 世界神经调控学会将神经调控定义:在神经科学层面,利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技术,依靠电或化学手段,来改 善 人类 生命 质 量 的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神经调控技术的迅 速 发展,已经涉及神经科、麻 醉 科等相 关 学科,为 我们 带 来了一 种全 新 的治疗手段,对 神经系 统顽症的治疗具 有巨 大 的发展潜 力 。 神经调控技术的种类 五种植入性技术应用最广泛 神经调控技术包括植入性技术和非植入性技术,非植入性技术主要应用于经皮神经刺激(TNS)以缓解疼痛及减轻组织炎症反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植入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主要通过对脑深部特殊核团的不同慢性电流刺激,用于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 脑皮层电刺激技术(CCS)现阶段开展的主要手段包括运动皮层刺激以及小脑刺激。运动皮层刺激是通过对运动皮层的电流刺激,达到类似脑深部刺激的疗效,由于该法较脑深部刺激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脑组织损伤小,且并发症少,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而小脑皮层刺激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癫痫,但其疗效评价目前还有争议。 周围神经电刺激技术(PNS)包括枕神经刺激(ONS)治疗顽固性颈源性疼痛、慢性头痛;VNS 治疗癫痫、肥胖症、抑郁症及其他情绪障碍性疾病;骶神经刺激治疗骨盆疼痛、性功能障碍等。 脊髓电刺激技术(SCS)通过对脊髓的电刺激治疗疼痛、扭转痉挛,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绞痛,重建胃肠道功能、泌 尿 系 功能以及性功能。持 续 性意 识 恶 化 的治疗也 在 逐 步 应用到临 床 。 微 量 泵 的植入技术(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