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离子反应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重、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发生条件 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 教法选择:探究式等 教具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①根据初三所学知识,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呢? ②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检验这些物质是否电离? ③它们电离过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分析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 非电解质: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不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 电解质的导电原理: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离子浓度越大,离子的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讨论:下列哪些物质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 Cl2 碘水 NaCl 溶液 熔融的KCl 液氨 氨水 稀硫酸 Cu 说明: a: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b: 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c: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d: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融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 SO2、SO3、NH3、CO2 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 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e: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 探究案★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实验:浓度相同的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按课本图2-14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 电源,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1)化合物导电性实验: 比 较 H Cl、H2SO4、NaOH、NaCl C2H5OH、C6H12O6 实验装置 实验条件 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通再了直流电 实验现象 ①水溶液都能导电; ②熔融状态下H Cl、H2SO4 不导电,NaOH、NaCl 导电 ①水溶液都不导电; ②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 实验分析 ①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 由移动的离子; ②熔融状态下H Cl、H2SO4 不电离,NaOH、NaCl 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实验结论 电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