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现代组织理论 人类社会从最原始的种群、部落、发展到现在非常复杂的各种组织形式,走过了相当漫长的一段历史。但至今人们对组织的形成、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的作用、具体的组织管理技术却仍无统一认识。组织是管理的手段,应根据管理的需要任意设计?还是组织无法设计,只能随环境的变化,自然形成?目标、管理、组织、环境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从管理的角度看,人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些什么样的作用?如果说人对组织的合理作用可以推进人类目标的实现,人们怎样设计组织、利用组织?这些问题有的很大,不是下面内容能够回答的,有的也许现在还没有答案。写在本章的前面,目的是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 第一节 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 组 织 理 论的 发 展 , 经历 了 传统 组 织 理 论、 行为组 织 理 论和现 代组 织 理 论三个阶段 。 一 、 传统 组 织 理 论 传统组织理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组织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泰罗、韦伯、法约尔、古利可、厄威克、穆尼和雷利等人。由于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普遍推广,市场扩大,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产品总是能推销出去,因此根本不考虑企业组织外部的环境、竞争、市场等状况,组织被看成是一个封闭系统。其中心思想是:从管理对象来说,他们只强调工作效率,而忽视对工作者各种需求的最大满足;从考虑工作者的需要来说,他们认为工作者只是有经济需求的机械人,而忽视了工作者的社会,心理需要。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美国人泰罗(Frederick W .Taylor)于1911年发表的《科学管理原理》;德国人韦伯(Max Weber)的《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以及法国人法约尔(Henri Fayol)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才一般管理》。传统组织理论的理论原则和依据是:①分工原理;②专业化原则;③统一指挥原则;④控制幅度原则。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人的心理需要,将人看成“机器人”,是一种封闭系统观点。 二、行为组织理论 行为组织理论是20世纪30-60年代形成的,其代表人物是梅奥、麦格雷戈、巴纳德、 西 蒙 和塞 尔兹 尼克。 这 期间 , 梅 奥 (Elton Mayo)和罗特 斯 伯格 (Fritz J.Roethlisberger)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其代表作有《工业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他强调工人是“社会人”,不追求金钱收入,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