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岗位模拟”教学组织与实施——生产性实训案例近年来,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在三年级的教学中采用了“生产岗位模拟”这一教学模式。即在《数控实训》课程教学中采用企业岗位模拟教学,按照工位定岗定员,模拟企业上班进行“二班倒”,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一、依据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厂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假如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毕业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由用户检验。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厂企业,录用中职毕业生后希望他们的成长周期尽量缩短,以提高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要求,能否尽快地熟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结合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二、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以企业用人情况检验学生职业能力 3.模拟工厂化运作,缩短与企业距离,实现“准员工”的培养三、保障条件1.实训基地配置合理实训基地是中职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是深人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要求,更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我校数控实训室已按照“教学工厂”要求设计改造,兼顾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将工厂环境引入到学校中,将学校、实训室、工厂三合一,在学校建立其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就业前经历“超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学生应变、分析、创新的综合能力。辟有实训教学区和生产区,满足小批量产品的加工要求。.校企合作紧密目前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上海沪临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上海维科模塑精密有限公司、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上海水伊化纤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