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_第1页
1/13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_第2页
2/13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_第3页
3/13
油区岩相古地理—第 9 章 重力流沉积与沉积相 第 1 页 第 9 章 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第一节 概述 一、浊流理论的意义 浊流理论的提出,可算作碎屑岩研究的一场大革命(Walker,1973)。明确提出浊流和浊流岩概念的是Johnson(1938),里程碑是 1950 年 Kuenen and Migliorini 的文章《浊流是形成递变层理的原因》以及 1962 年鲍玛发现鲍玛层序。浊流理论解释了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更找到了丰富的油气。一方面,人们认识到深海(湖)中沉积的碎屑物质是由高密度浊流搬运和堆积,因而消除了认为砂泥间互的复理石沉积是由构造垂向频繁活动而引起深水和浅水交替沉积的产物的简单结论;另一方面,浊流理论还能解释某些反常现象,打破了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砾石在岸边,泥质沉积在深水的重力分异作用的概念。 二、重力流简介 (一)浊积岩的广义概念 广义的浊积岩是泛指形成于各种深水沉积环境的各种重力流沉积物及其所形成的沉积岩的总和。 水下沉积物重力流包括泥石流、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这些我们已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过。在这里,浊流只是重力流的一种,这是浊流的狭义含义。 (二)重力流沉积作用简介 沉积物重力流物质可以来自峡谷长轴向岸的上端,也可来自短轴方向,又可以是多方向的。物质到达峡谷后,总是沿峡谷长轴下倾方向流动。在峡油区岩相古地理—第 9 章 重力流沉积与沉积相 第 2 页 谷下部,有部分最粗的砂砾沉积下来;到了峡谷出口处,由于它处于大陆斜坡到深海平原的转折处,因斜坡变缓,重力流速度骤减,大量碎屑物质在这里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体,称为海底扇;细的碎屑物质再向前搬运,在海底平原上扩散开来,形成宽广平坦的席状浊积层。可见,海底峡谷→海底扇→海底平原是重力流搬运所经的途径,也是它的不同沉积场所。 总之,无论是在海洋还是在湖泊中,重力流都是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也就是说,重力流与一般水流不同,它是含大量泥、砂、砾石等碎屑物质的高密度流,这些物质呈悬浮态搬运,在密度比它低的水体之下流动,而且流速很大,这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第二节 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 一、形成条件 形成沉积物重力流一般需具备如下条件: (一)足够的水深 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重力流沉积的水深是 1500~1800m。最小水深 80~100m。但无论何种沉积环境、水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9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