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个高校生求职留意的陷阱 11 个高校生求职留意的陷阱 陷阱一:“高薪”诱你搞传销 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高校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聘请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状况而受骗。“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 个月后就拿到月薪 3000 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两位上当的同学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预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高校生求职者留意和警惕:一是“跨省聘请”。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由于当地人都生疏状况,编造的谎言很简洁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状况,简洁得逞。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聘请信息时,供应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高校生求职者上当。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高校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高校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高校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查找恋人为名,诱骗高校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陷阱二:聘请会陷阱 此类聘请会大多名不符实,常常对外宣扬有多少用人单位和岗位,职位层次有多高,等等,事实上多为虚假宣扬。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只有主管部门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活动才是合法的。 陷阱三:高职诱惑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受。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用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聘请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而所谓的预先被录用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有多名高校生有这样的经受:广告上说是聘请“经理”,月薪 1800 元。当他们交了 50 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支配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 1 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 1 万元的保健品。1 个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