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新型抗抑郁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摘要:[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安非他酮、马普替林、文拉法辛、氟西汀和米氮平五种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系统评价目前国内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4.2)、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1997-2014.2)、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14.2),PubMed(1966-2014.2)、CochraneLibrary(2014 年)、EMBASE(1974-2014.2)、ISI(1974-2014.2)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有关药物的临床试验,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同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网状 Meta 分析方法对纳入的 RCT 进行合并,利用 WinBUGS 和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系统评价上述五种药物之间的 OR 值及其优劣顺序。[研究结果]共纳入 89 项临床试验,7007 例抑郁症患者,研究总臂数 180。网状 Meta 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文拉法辛、米氮平,氟西汀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OR 文拉法辛-氟西汀=0.6741[95%CI:0.5313,0.8307],OR 氟西汀-米氮平=1.5887[95%CI:1.2369,2.0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服用马普替林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少,其中 OR 安非他酮-马普替林=8.6945[95%CI:2.1496,26.4462],OR 马普替林-文拉法辛=0.2086[95%CI:0.0627,0.4958],OR 马普替林-氟西汀=0.2109[95%CI:0.0607,0.5422],OR 马普替林-米氮平=0.2521[95%CI:0.0773,0.6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网状 Meta 分析还对五种干预措施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氟西汀、安非他酮和马普替林的有效性较好,而马普替林、氟西汀、米氮平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氟西汀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的代表,在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具有较好的表现。尽管本研究表明马普替林有较高的推荐等级,但由于纳入的研究较少,仍有待专门设计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关键词:新型抗抑郁药;NetworkMeta 分析;系统评价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9-0083-041 研究背景目前,抑郁症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电休克疗法,这三种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临床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1980 年以前,抗抑郁药主要有两类,即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通常将这两类抗抑郁药称为传统抗抑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