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年后的礼物VIP免费

十年后的礼物_第1页
1/4
十年后的礼物_第2页
2/4
十年后的礼物_第3页
3/4
24、十年后的礼物【教材分析】课文是根据前苏联帕乌苏斯托夫斯基《一篮枞果》改写而成的。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故事。十年前,大音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物。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了这份礼物——一首乐曲《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位挪威的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以这样的奇妙的方式,把一份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礼物送给了女孩。当乐曲传遍四方时,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让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好。文章的语句流畅优美,结构安排也很有特点,运用了插叙的方式,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使整篇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章1—3节写达格妮收到礼物时异常惊喜激动;第4节写爱德华十年前的许诺,第5节描写了达格妮等待礼物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期待-怀疑-失望;6—8节写十年后的礼物激发了达格妮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其中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主线:起初,达格妮收到礼物,无比惊讶,以至于“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她回想起十年前的那段林中奇遇,她的心情由期待转为怀疑,继而又失望。回到现实中的达格妮听完音乐,感受到音乐家对她的美好祝福,她的心情无比激动和幸福。在语言表达上,文章也颇具特色。如“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一句,把表示时间的短语倒置,通过强调时间表现达格妮怀疑以至失望的心情。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另外,文中有三个破折号,其表达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转折;“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一句中的破折号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而“生活呀!我爱你——”一句中,破折号则表示声音延长。本单元是“简要复述课文”训练的第一个单元,是从详细复述课文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过渡。“简要复述”即要求学生在详细复述的基础上保留故事情节的“主干”,用转述的语气,对原材料进行“浓缩”,做到语言简练、前后连贯。简要复述的方法有:抓重点句、抓六要素、抓提纲或小标题和段落大意归并法等。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将继续训练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复述的能力。【学情分析】礼物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收到过来自父母、亲戚等的礼物。不过,通过了解,他们收到的礼物大多比较普通,也就是在生日或者过节的时候收到蛋糕、零食、衣服之类的,对于礼物所包含的意思的认识也较肤浅。所以,对于文中讲的礼物十年后才兑现,而且竟然是一首曲子,学生可能会感到奇怪、新鲜,却不能真正理解其用意。本文选自外国文学《一篮枞果》,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少,对外国文学更是陌生。改编的课文,语言生动却简洁。由此可能造成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有一定的影响。如文中“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1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等内容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据有关资料显示,爱德华·葛利格的女儿亚历山德拉幼年病逝,当时爱德华·葛利格正处于艺术创作的低谷时期。林中的那段奇遇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因而他谱写的那首乐曲既是对这片大森林和小姑娘的感谢,又是对女儿爱的寄托。而当达格妮听到这首乐曲前不久,爱德华·葛利格因心脏病发而去世了。我想,如果教学中适时地补充这些资料,创设一些情景,应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家创作的背景,真切地感悟达格妮心情的变化。字词方面,通过三年半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自学生字的习惯,教学中,主要对若干个词语稍加提点,即能帮助学生理解,如“喧哗、咆哮、曙光”等,教师在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然后感悟句子,达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主旨。本文课题《十年后的礼物》又让人心生疑惑,因此揭示课题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十年后的礼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