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疫情期间的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 3篇 疫情期间的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一 人们常说的“逆向思维”,指的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即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进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化地进行探究,从而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今年备受国内外瞩目的两会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显得与往年格外不同,这不仅体现在开会时间延迟、整体会期缩短、采访方式改变,还反映在其中所包含的“逆向思维”,为的是在力争夺取抗击疫情和实现经济社会进展“双胜利”的“非常时期”能切实“反其道而思之”,更好地提升民生幸福指数,让群众从中受益。 因势所需,既然要的是“六保”到位,又何妨做“过路财神”。“逆向思维”最大的特点在于灵活机动,不受制于条条框框的约束。《韩非子·五蠹》有云:“世自异则事异,事异则备知变”,鉴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期而遇”,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进展都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因此,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 1 万亿元,同时发行 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此外还有其他许多相关的资金支持举措。如何用好这些资金?不能继续再走‘大项目投资’的老路子,而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把更多资金直接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保’上来”,为此还专门建立了“特别转移支付机制”,即把相关资金全部转给地方,这样做固然会让“中央一点不留,省里也只做‘过路财神’”,但能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收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如此不同往昔的“逆向思维”怎不让人为之点赞、为之拍案叫绝,也让人民群众有满满的获得感。 趁势而动,既然要的是纾就业之困,又何妨“逆周期而行”。“逆向思维”的最大功用在于当正面“迎敌”处于下风、略显无力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作为切入口,实行迂回的战术来应对,往往也能“弯道超车”、出奇制胜,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年的两会“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谈到,“今年由于疫情,就业压力确实非常大。现在复产复工正在加速推动,经济运行正在恢复正常”,由此,他向用人单位呼吁要利用好这个时间点,不妨“逆周期而行”,即提前进行人才储备,有针对性进行招聘计划,为企业以后的进展打下更好的人才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六稳”之首,就业稳则民心定、家国安,“就业”也是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