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中心及协同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2011 年 12 月 22 日目录1 引言 31.1 背景 31.2 方案目标 32 仿真协同信息化系统 52.1 仿真协同信息系统门户 72.2 仿真应用集成系统 72.2.1 一体化集成设计环境 72.2.2 流程定制和执行 82.2.3 模板开发 SDK82.4 预测评估模块 92.5 仿真数据库管理 112.6 数据接口 133 实施方案及配置 143.1 实施步骤 143.2 方案推荐配置 153.2.1 系统配置推荐 153.2.2 建议系统的硬件配置单 151 引言1.1 背景进入 21 世纪,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交织,推动着世界航空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着全球航空工业的走势,重塑全球竞争新的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航空企业的共同选择。其中,有限元仿真计算是当今航空领域科学项目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并在国内外航空企业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多数航空企业都已拥有先进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软件(如流体/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电磁兼容性分析仿真、可靠性分析工具等一批专业软件),以及相应的设备和试验台,形成了特有设计加工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我集团目前仿真计算处于起步阶段,有效的仿真手段不多,且几乎没有专业的仿真软件支撑。因此,推进仿真技术在我集团实现全面应用,建立仿真数据中心,利用仿真技术,实现集团产品“数字化虚拟验证”、“数字化虚拟加工”。成为我集团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1.2 方案目标根据大量考察,不少航空集团仿真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缺少一个有效的仿真协同信息系统,导致各个学科的软件处于分散、“孤岛”状态,数据和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无法协同地开展工作,同时由于多型号并举,研制和批生产任务交叉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复杂,更改频繁,管理流程交叉、重复,不畅通,使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在产品设计仿真过程中如何充分应用这些工具,提高产品研发的效率,还是存在的一些问题:>多学科、多数据分散保存■多专业技术领域中的设计仿真数据独自分散保存,数据不能共享。>多领域、多样化的仿真分析软件■当前有限元仿真在多领域更加细化发展,已形成多专业、多样化的局面,每种仿真分析适用不同工作环境,从几何模型开始,经过有限元网格的划分、模型装配、仿真参数设置、提交求解器计算、结果分析与记录到最后生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又可能应用多个软件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工程师需要大量特别的培训,来熟悉并掌握多种软件工具>设计流程不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