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完整版)喀斯特地貌公开课教案

(完整版)喀斯特地貌公开课教案_第1页
1/7
(完整版)喀斯特地貌公开课教案_第2页
2/7
(完整版)喀斯特地貌公开课教案_第3页
3/7
课题: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课时数:2 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喀斯特的研究历史及地区分布;理解喀斯特作用概念、基本条件、影响因素掌握石芽与溶沟、溶斗与落水洞,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与育谷、峰丛、峰林和弧峰的成因及特点;掌握溶洞和地下河的成因与特点。教学重点:喀斯特地形。教学难点:喀斯特地形的演化过程。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一、“喀斯特”简介喀斯特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一)喀斯特研究的起源★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岩溶研究学者。他考察了广西、贵州和云南一带的石灰岩地形,探寻了许多地下溶洞,《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各种石灰岩地形的景观。★19 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研究了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伊斯特里亚碳酸盐岩(石灰岩)高原溶蚀而成的奇特地貌,并把这种地貌叫做喀斯特。从此“喀斯特”一词逐渐变成了世界各国所通用的专有名词术语。★1966 年,我国第 2 次岩溶学术会议上,决定将喀斯特改称岩溶;1985 年恢复“喀斯特”;1996 年又改称岩溶。所以在我国称喀斯特地貌为岩溶地貌,但由于传统上的原因,喀斯特一词流传甚广,与岩溶并存。目前,我国两种称谓并存。(二)可溶性岩石的分布全球喀斯特地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 15%,面积 5100 万 km2。其中碳酸盐岩面积 4100 万 km2,硫酸盐岩面积为 1100 万 km2,合计 5200 万 km2。分布在英格兰、地中海、中东经东南亚到中美洲的环球地带。中国碳酸盐类岩的分布可分为裸露、覆盖和埋藏等三种类型,面积共 346.3 万 km2,其中裸露型面积为 125 万km2。主要分布在桂、贵、滇,其它还有鄂西、湘西、川东、鲁、晋等地。二、喀斯特作用的概念(岩溶作用)概念: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物理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由概念可以得知:1. 简单地说,岩溶即是指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作用。2. 作用的水流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3.破坏作用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程为辅。这里说的化学作用即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和沉积作用;物理过程即指水流对可溶性岩石的机械侵蚀和堆积过程,有重力崩塌和堆积等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粗略地说,岩溶作用即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和沉淀作用。三、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一)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的条件可溶性岩石是岩溶作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没有它就不会发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完整版)喀斯特地貌公开课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