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ERP 概念及开展史 ERP 原理近年来,随着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各种研讨会的大量召开,ERP 像飓风一样席卷神州大地,各行各业似乎都觉得自己与 ERP 有关。与此同时,原来的 MRPⅡ 软件改头换面变成了 ERP,原来没有相关产品的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 ERP 软件,似乎只有冠以 ERP 的软件才上档次、够水平。而用户却眼花缭乱,刚刚用上了财务软件,才知道了 MRP、MRPⅡ,又来了ERP,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着重介绍 ERP 的相关概念和它的开展史,以及 ERP 在我国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状况。ERP概念及开展史供给链和信息集成是 ERP 原理所依据的两项最根本的概念。理解 ERP,首先要理解供给链和信息集成。1.1.1 供给链供给链〔Supply Chain〕一词是按原文直译的,也称供给链或供销链,但实质它含有“供〞与“需〞两方面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供需链。供给链概念早在 80 年代就已经提出,近年来同后勤保证体系〔Logistics〕一起,已为制造业管理文献和软件普遍采纳。“logistics〞一词的原意是后勤学,最初用于军事科学;狭义的后勤只包括武器装备和各种军需品,广义上讲,还包括了军事行动中各类人员和资源的调动。现代管理往往以 90 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为例来说明“logistics〞的意义,并把它应用于制造业的方案与控制原理中,实现按规定时间,规定的地点,得到规定数量的“军需品〔物料〕〞。因此,我们可以把“logistics〞理解为一种“需求保证体系〞,以与“质量保证体系〞相照应。供给链虽然是在 ERP/MRPⅡ 之后开展起来的现代管理哲理,但是用它更能说明 ERP/MRPⅡ 的中心思想。各种用于制造业的现代管理思想,也都融合了供给链的概念。1997 年起,APICS 的 CPIM 资格考试增加了供给链的内容,说明其重要性。任何制造业都是根据客户或市场的需求,开发产品,购进原料,加工制造出产品,以商品的形式销售给客户,并提供售后效劳。物料〔在 ERP 系统中,物料一词是所有制造方案对象的统称〕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商品〕向需方移动。每个环节都存在“需方〞与“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长链,成为供给链。在供给链上除了物料的流动外还有信息的流动。信息有两种类型,其中需求信息〔如预测、销售合同、主生产方案、物料需求方案、加工单、采购订单等〕同物料流动方向相反,从需方向供方流动;由需求信息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