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域”“小网格”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善治 一、背景与起因 XX 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是长三角一体化进展进程中重要的节点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流动人口众多、各类矛盾隐患突出,对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经过几轮镇、村撤并,XXXX 个乡镇撤并为 X 个镇(街道),XX 个自然村撤并为 XX个行政村(社区),打破了原有自然村、村民小组管理层级,可供支配的管理资源相当有限,致使村(社区)现有管理力量无法精细化管理本辖区内自治事宜,基层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化管理层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20XX 年 10 月,XX 撤市设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原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进展形势要求,亟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挥党组织政治、组织优势,协调各方资源、各类组织和广阔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共建共治,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进展的成果。 二、做法与成效 (一)“大区域”统筹“大资源”,系统化推动区域化党建“四大工程” 面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XX 区通过系统化推动“四大工程”,着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1.以“两个覆盖”为重点,启动区域化党建“组织建设工程”。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模式,建立区域组织。围绕地域分布、产业进展和服务功能,探究形成了园区统筹、片区统筹、村企统筹、村居统筹、商圈统筹、市场统筹、行业统筹、产业统筹等 8 种区域党组织设置模式;二是优化组织共建方式,推动党建融合。实行“局村挂钩、扶持薄弱村”、“局企结对、携手共建”、“局社结对、一联双管”、“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国企民企、统筹共建”等方式,大力统筹城乡党建资源;三是率先打破单一隶属关系,实行双向管理。在苏州市率先建立“村转社区党委+动迁村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建网络,实行党员组织关系双向挂靠、活动双向参加、表现双向考核、干部双向兼职、作用双向发挥、经费双向保障“六个双向”的办法进行管理,形成治理合力、提升服务实效。 2.以高素养职业化为目标,推动区域化党建“人才培育工程”。一是公开招聘两批 20 余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到各级区域党建工作站开展工作,负责统筹推动街道社区、单位、行业、企业等党组织的共驻共建活动,并对区域内“两新”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兜底管理服务;二是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