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互学、导学、拓学”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自学、互学、导学、拓学”在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于成哉 季成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 32 团中学 生物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学阶段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提升知识面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进展为本”,因此要求老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进展。笔者近几年就师教研室提倡的“自学、互学、导学、拓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充分体验了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课堂教学的改变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要在教学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需要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和支持。 一、有效“导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要让学生尽可能的投入整堂课的学习,开展有效的导学很重要,良好而有效的导学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老师要做好一堂课每一个环节的导的工作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所以老师在课的开始部分,可以通过生活实践、社会热点、实物观察、实验演示或生物事实等导入新课,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整堂课的有效实施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殖》时,直接提出动物有雌雄之分,植物和动物有何相同之处,有何区别?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要做好课中导学,课中导学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而要做好这一部分工作,需要老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将导学做到恰如其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想办法激活学生的“动情点”,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适时的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效的开展,而激发和培育兴趣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课后导学是引导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并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整堂课的导学环环相扣,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理念,做到有效导学。 二、 有效“自学” 在新课改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培育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