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体会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订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爱好: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老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肤浅,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同学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同学依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王维。唐代有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知名,写此诗时年仅 17 岁。〔还可让同学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单独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是单独一人?〔板书:孤独、孤独〕 从哪个词看出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独孤独,因此,比平常更加思念亲人。〕 〔4〕其次句:今日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肯定很难受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绽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同学思索后沟通。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同学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举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体裁:诗格律:七言律诗 2、写作背景: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也许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究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喧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