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山》听课报告 《五花山》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选学课文,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语言漂亮,适合同学在品读漂亮语句的基础上绽开想象,感受五花山那五彩斑斓的美。课堂上,叶老师抓住文本的特点,依据同学的实际,将朗读作为贯穿整堂课始终的主线,并适当进行学法的指导,我们可以看出同学还是很有收获的。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叶老师这节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小点: 一、自读自悟,品尝用词的精确 在教学春、夏两季的段落时,叶老师让孩子先谈印象,并小结“春天是淡淡的绿,夏天是浓浓的绿”,紧接着,叶老师提出“你从哪看出这淡淡的绿、浓浓的绿”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这个过程给孩子留足了思索、品尝的时间,在自读自悟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冒”的可爱,“染”的奔放,对于“淡淡的、浓浓的”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二、读思结合,习得写作的方法 在教学“秋天的五花山”时,叶老师先让孩子动笔圈画段落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接着引导孩子思索“用什么方法把五花山写得那么美”,经过思索,孩子们关注到了“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比方,拟人”等方法,此时他们对该段落的语言形式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叶老师没有在此处戛然而止,而是引导孩子们走进文本,了解的想象,并归纳“我们就把的这种看到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叫做联想”。这样,孩子们不仅品尝了语言,还习得了方法。 三、读写结合,实现学法的迁移 最终一个板块,叶老师引导孩子运用联想的方法试着把文章写精彩。这个环节,叶老师给孩子们留足了思索和写话的时间,从沟通中,我们发觉许多孩子也能运用合理的联想,不乏有精彩的描写。学到这里,孩子们不仅得到了语言的积累,更是实现了语言的运用,写法的迁移。 总的来说,整堂课时刻关注同学,赐予孩子充分的读书、思索、动笔的时间,老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轻松,我们听得也轻松。叶老师不管是课还是人,都给我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这也是我所观赏和值得我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