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佰》观后感6篇范文

《八佰》观后感6篇范文_第1页
1/8
《八佰》观后感6篇范文_第2页
2/8
《八佰》观后感6篇范文_第3页
3/8
《八佰》观后感 6 篇范文 《八佰》观后感 6 篇范文 电影的名字是八佰,之所以是“佰”而不是“百”,我的理解是“佰”更能体现人文主义,歌颂人的精神。 八佰观后感 1 “国家破裂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题记 前几天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国电影————《八佰》,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日激战时那仅存的 400 名军人对抗 3 万日军时的英勇无畏。现在闭上眼,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面至今还历历在目。 1937 年淞沪会战未期,中日双方激战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谢晋元带领 400 人的军队在四行仓库进行反击,作为最后的据点,仓库内有煤油等工业燃料,导致日军不敢使用大型杀伤力武器。仅一河之隔的租界有英国人,日方不能攻击,租界的人共同观看对面的场景,这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啊!但最令我敬佩的片段就属于一个个士兵身上绑满手榴弹,从四行仓库跳下炸死楼下的日军。那一个个名字,至今我难以忘怀。“俺叫王振兴!”“俺叫李救国”。“爸,妈,俺来生再来孝敬您!。。。。。。”。 为了在全国会议上维护中国的发言权,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堆叠在一起,树立起了中国国旗。 影片早已结束,但我迟迟没有离开观影厅,为的是记住那些烈士的名字。我心中的波澜汹涌,思绪往前,一定要为国争光,做祖国将来的栋梁! 八佰观后感 2 故事的背景是 1937 年淞沪会战末期,日军侵占上海,国民革命军第 88 师 524 团作为上海最后一道防线,英勇抵抗了四天四夜。 电影的名字是八佰,之所以是“佰”而不是“百”,我的理解是“佰”更能体现人文主义,歌颂人的精神。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这边是刀枪火海的浴血奋战,对面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这就是电影《八佰》呈现的画面,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无望与希望相缠绕所呈现出的一种震撼,更是民族的耻辱与自豪相交杂的心灵撞击。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生气。“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真实,并不是单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佰》观后感6篇范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