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花传书》读书心得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书籍是老师的第一呼吸,作为老师,既要为自己读书,也要为学生读书。。这个寒假,日本作家佐藤学先生的《老师花传书》走进了我的阅读生活。 这本《老师花传书》最鲜亮的特色就在于,反复地阐述当代老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老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这是因为,“老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老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老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制造性探究’构成的。另外匠人是通过‘模仿’与‘修炼’来学习的,而专家则通过‘反思’与‘讨论’来学习”。老师的工作领域是那么复杂多变,构成实践基础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又是那么不确定因此,关键不在于将专业的狭隘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践而是在复杂的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动,行为中反思”这一实践性认识论作为基础,基于经验的智慧与广泛的知见同复杂难解的问题展开格斗。所谓“好老师”,不是没有问题的老师,而是敢于挑战的老师。仅仅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有空洞理论的老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单打独斗的老师,不是教育实践家;仅仅靠自上而下的规划或指标的设计,难以造就教育实践家。 贯穿全书的一根思想红线是,强调在 21 世纪的社会里老师的专家形象要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拥有“反思性实践者”的涵养。这是因为,今日学校教育的体制发生了变化——从以老师的讲授中心的教学体制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体制。老师的专业性也伴随着这种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从教学技术中心转型为以儿童的学习设计与反思为中心,因而老师的角色也应当从“教的专家”转型为“学的专家”。根据佐藤学教授的观点,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倾听 作为‚匠人的老师的性格特质也集中表现在‘倾听‛上。一方面‘倾听’这一被动行为能够触发老师的想象力。通过倾听儿童的言语或缄默的声音、倾听教材中隐性的声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老师得以探究当前学习展开的潜在可能性~正如木匠从每块木料中看到其潜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倾听‛~老师能够完完全全接纳儿童~接受教材的课题、接受自己内部的声音~形成课堂中对话式的沟通~提升自身的工作。不是听学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