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

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_第1页
1/8
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_第2页
2/8
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_第3页
3/8
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 1 神经性膀胱的分类 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排尿障碍是神经性膀胱的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损伤后的部位和程度不同,神经性膀胱的类型也不一样,以往我国对神经性膀胱,基本上按照 Nesbit 的分类方法,即①反射性膀胱;②自律性膀胱;③无抑制性膀胱;④感觉神经麻痹性膀胱;⑤运动神经麻痹性膀胱。这种分类方法实际运用比较困难。 Bors 将脊髓排尿中枢(骶 2~4) 以上病变引起的排尿障碍称为上运动神经元膀胱,圆锥和骶 2~4 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未受损伤,经盆腔植物神经和阴部神经的反射弧完整;脊髓排尿中枢本身或其周围神经(包括副交感和体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障碍称为下运动神经元膀胱,上述反射弧消失或减弱。 以上两种神经性膀胱根据损害程度,各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完全性上运动神经元膀胱 相当于反射性膀胱,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下运动神经元膀胱相当于自律性膀胱。因此对患者只要确定其病变部位,结合临床表现,就可以得出结论而不有误,并可以作为治疗依据。 2 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 SCI 患者神经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地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CI 患者泌尿系统康复过程大致由留置导尿、一次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三个阶段组成,最终经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因此,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地位。 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目前多采用手法训练:即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二指时,即可进行手法按摩排尿。操作者用单手由外向内按摩患者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要托住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操作者将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不再外流时,松手再加压一次,力求排尽。对尿失禁患者,用力要稍大,方向朝会阴部;对痉挛性瘫痪患者,按摩时间约15min,手法要轻。 1992 年Menon 等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性膀胱功能再训练方法,每4h 进行一次耻骨上轻拍,而后导尿。有作者应用此方法对一组55 例SCI 患者进行膀胱再训练,配合导尿和药物治疗,其中有45 例(82%)患者出院后达到了自主性排尿。然而,1993 年周国昌等研究发现,叩击膀胱可诱发高位 SCI 患者的自主神经过反射,并提出SCI 患者在行膀胱功能康复时应在两侧下腹部寻找扳机点,(利用皮肤—膀胱的反射作用,刺激患者大腿内侧,阴茎体部或会阴部,以寻找引起排尿动作的部位),以建立反射性膀胱。 1995 年詹绍丽等报道了应用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