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_第1页
1/16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_第2页
2/16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_第3页
3/16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 6版,2006) 第 6版前言 本手册内容为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六版。1996年该标准第五版公布后,神经学分类标准委员会收到了来自国际社会脊髓损伤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的大量意见、问题和建议。本委员会对标准的修订采取慎重的态度,该标准重要的修改均需有循证医学依据。委员会认识到,尽管总会有一些脊髓损伤的病例似乎不适合本标准,但本标准能准确地对大部分病例进行分类。 对现行标准的修订目的是使原标准更加明确,其中两处重要修改值得注意。第一处修改涉及到不完全性运动损伤的定义。在旧版标准的参考手册[11]中,不完全性运动损伤的定义是模糊的。它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定义为“损伤平面以下 3个或更多的运动节段”(第52页),未明确是感觉、运动或神经学的平面,以及“运动功能〃〃〃在运动损伤平面以下多于 2个平面”(第52页)。以往的标准认为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定义为损伤平面以下残存 3个以上平面。因此,本版标准对此做了修订和解释,定义为不完全性运动损伤的患者,必须为不完全性感觉损伤(鞍区保留)并有肛门括约肌的自主收缩或运动损伤平面以下保留 3个以上节段的运动功能。 第二处主要的修改是删除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TM)。委员会认为,功能评定对更全面地评定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态很重要。尽管 FIMTM是一个很好的功能障碍评定方法,但尚无足够的文献证明 FIM优于其他功能障碍评定方法。故委员会认为目前确定FIM进入此标准尚不成熟,况且本标准的目的是神经学分类。委员会认为,在将来有必要建立功能评定系统,那么,它应该是一套独立的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神经学标准委员会欢迎来信提出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在信度和效度方面提供新的实验数据以进一步使本国际标准更加完善。 ASIA神经学标准委员会主席 Ralph J. Marino, M.D. 2000年 7月 2006年 1月重印 导言 脊髓是大脑和躯体之间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的主要通路。脊髓中有纵行脊髓传导束(白质),它围绕于中央区域(灰质)。中央区域是大多数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灰质构成相应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元节段。通过相应的节段神经或神经根,感觉神经元的轴突进入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离开脊髓。根据神经根进出椎体经过的椎间孔为神经根排序和命名。例如,两侧的 C6神经根(左和右)就是通过 C5和 C6椎体之间的椎间孔。 每个神经根接受来自相应皮肤区域(称皮节)的感觉信息。同样,每一神经根支配一组肌群,称为肌节。皮节通常代表一块独立且与其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