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教学反思教学了《纳税》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始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看见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我又问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修洛浦公园、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纳税的导入以及税收的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进行的比较满意。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 5%,假如按收入的 5%收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应该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 2000 万元,他应该交税 2000 5%=100(万元),又有学生举了一个例子。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个 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学生思考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学生顺利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学生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 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学生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假如我告诉学生 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学生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学生去发现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 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小学教学 设 计网 W W w.xxjx SJ.CN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练习环节,学生计算书上练习三十二第三题时列算式:250000 5% 12,在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即:方法一)。此种算法,学生在把百分数化小数,特别是百分数的分子小于 10 时化小数,非常容易出错。假如改成方法二,计算时把 250000 缩小 100 倍,把 5%去掉%扩大 100 倍,结果不变,计算起来也简便多了。 方法一: 250000 5% 12 方法二:250000 5% 12 =250000 0.05 12 =2500 5 12 =150000(元) =150000(元)